“在這個歷史性的時刻,作為長征一號發射的參與者,我很開心、欣慰和自豪!痹谠捍髽抢,見到了“90后”的張貴田院士。在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完成400次發射的關鍵時間節點上,作為液體火箭發動機研制先驅者的他感慨良多。
仔細地佩戴好助聽器,認真地聆聽,略加思考后面對鏡頭緩緩地打開記憶地閘門……
技術條件落后、缺乏研制經費、沒有相應的實驗條件,老一輩液體動力先驅們在夢想和壓力中前行。從0到1的起步階段,前進的道路充滿了艱辛。
“那時候我國工業技術基礎比較落后,經濟條件有限,不能進行充分的試驗論證,一切只能靠自己慢慢摸索!1961年3月,在蘇聯莫斯科航空學院學習六年液體火箭發動機專業知識的張貴田學成回國,被分配到國防部五院從事液體火箭發動機的設計工作,從一個河北農家少年到國家工程院院士,他實現了年少時的夢想。
“早期的科技攻關,我們用了很多的‘土辦法’!倍壔鸺l動機是我國第一臺高空發動機,工作在60km以上高空。對此,沒有現成的高空模擬試驗臺,如何保證發動機在高空順利點火起動,便成了研制工作中的首要技術難關。
根據發動機燃料和氧化劑相遇就自燃點火的情況,團隊審慎研究分析,經過反復試驗論證,發現在三相點以上的環境下推進劑點火,會引起點火延遲而增加進入燃燒室的組元積存,還可能出現爆燃,導致壓力峰值突增過高,破壞發動機的正常工作,造成發動機部件損壞。
問題嚴重而棘手!怎么辦?
為了謀求新的解決辦法,團隊步入了獨辟蹊徑的艱難之中。不久,從真空艙內得出了一組令人驚喜的試驗數據:在一個大氣壓力下,當兩組元接觸后,推進劑的點火遲滯期為4~5毫秒。而當環境壓力在三相點以上時,其點火遲滯期為7~9秒。這樣,第一批進入燃燒室的推進劑積存量要比允許值大得多,加之高空霧化混合不好及三相物態的存在,造成起動高壓力峰是很有可能的。
“我們在地面一個問題一個問題去驗證、試驗,只為二級發動機營造一個高空跟地面一樣的點火環境,并進一步改進了發動機有關系統,確保發動機順利起動!睆堅菏炕貞涍^往的艱辛,但苦中有甜。
1965年8月9日~10日,周恩來總理主持召開中央專委第13次會議,作出了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爭取在1970年左右發射的決定。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的研制任務代號為“651”任務。會議把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的目標歸結為12個字:“上得去、抓得住、聽得到、看得見!辈⒌谝活w衛星冠名為“東方紅一號”播送《東方紅》樂曲,讓全世界人民都聽得到。
為保證第一顆衛星上天的萬無一失,1970年1月30日,我們用新研制的中遠程導彈,先發射了一枚試驗彈。片刻,落區傳來喜訊:火箭高精度擊中目標!從監測數據看,二級發動機高空點火、起動、關機等環節的工作情況正常。為進一步掌握二級發動機上天工作情況的第一手資料,必須找回試驗彈發動機殘骸,以便分析評價其可靠性。
去新疆塔克拉瑪干沙漠尋找發動機殘骸,來回半月有余,當回到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時,張貴田和同事們都瘦了一圈,臉上爆皮,嘴角起泡。新疆地勢高,空氣污染少,太陽紫外線強烈,大家都曬成了半個黑人。
或許是塔克拉瑪干大沙漠搜尋發動機殘骸勞累所致,張貴田一回到北京就病倒了——發高燒。他頭昏腦脹、渾身無力,躺在床上,沉沉睡去,整整一天滴水未進……
吃藥、打針、打針、吃藥……病情剛剛有了好轉,張貴田便接到通知,革命委員會副主任馬迎春“召見”。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馬上就要發射我國第一顆東方紅一號人造地球衛星,其重要的政治意義我不多說,這個你比我更清楚。長征一號火箭,這是用東風四號的一、二級加上一個新的固體三級組合而成。而二級高空發動機又是在你的帶領下研制成功的。在發射場上,發動機的質量與可靠性,你最有發言權!
“請組織放心,我一定竭盡全力,確保高空發動機不出任何問題!”張貴田對馬迎春副主任說。
“黨組織信任你,你就大膽地干吧!把東方紅一號衛星送入太空是最大的政治!你準備什么時候返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我想明天就走!”還有什么比黨組織的充分信任更令人熱血沸騰?張貴田恨不得馬上飛到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在巴丹吉林大漠的發射塔架上,在發動機旁,為祖國的航天事業,揮灑熱血和汗水……
“咣當……咣當……”北京至烏魯木齊的列車在鐵軌上飛馳,越過冀中平原,跨過黃河大橋,穿過八百里秦川。當列車行駛到天水與蘭州之間的時候,張貴田感覺到病魔又開始向他襲來。先是渾身發熱,大汗淋漓;繼而渾身發冷,直打哆嗦。他后半夜解手,剛進廁所,便覺得眼冒金星,搖搖欲倒。就這樣,拖著羸弱的病體,張貴田趕到了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又強忍著病痛的折磨,和各路人馬投入到緊張的發射前的準備工作中去。
盡管發動機出廠前,進行了一次又一次的認真細致檢查,但還是提心吊膽的。這可是中國的第一顆星啊,是“爭氣星”。它系著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的希望!所有參研參試人員晝夜奮戰,穿梭在發射塔架上,對每一個系統、部件都查了再查,甚至連別的技術人員進發動機艙裝測儀器,都跟著熟悉總體。
二、三月的戈壁灘,天氣還很冷,狂風蠻悍遒勁,肆虐不定,把塔架搖晃得嗡嗡作響。大家站在塔架上,即使穿著皮大衣,也抵擋不住那冷風冷聲制造出的冷效應。經過兩個月的艱苦工作,發射前的一切準備工作終于就緒了,但一顆心仍懸在那高高的發射塔架上。
乾坤,急不可待地托起了1970年4月24日的夜晚!
酒泉衛星發射場,燈火通明,空氣緊張而凝重,人們在焦急地等待那一神圣時刻的到來。
晚8點,發射指揮員下達了“一小時準備”的命令?刂剖、監測間里的操作技術人員,各就各位,目光緊緊地“釘”在了各種儀表顯示器上,發射架、場坪上的工作人員,也開始陸續撤離疏散到了指定地點。
時間一分、一秒地劃過人們的心頭。大喇叭里,傳來了發射團楊團長洪亮的聲音,他正在轉達周總理的囑咐:“工作要準確,不要慌張,要沉著,要謹慎!卑l射場區萬籟俱靜,臍帶塔上,安全燈火紅一片。場坪上,聚光燈齊放,如白晝一般。這時,矗立在發射架上的運載火箭,顯得更加巍峨壯觀了。
兩顆紅色信號彈耀眼而過,抬頭追望,發現8點多鐘時還低垂的云星,不知什么時候已躲開了。天幕大開,碧空無際,星星微笑著,眨著美麗的大眼睛,仿佛在迎接一個新伙伴的到來。大家顧不上這一切,迅速將目光收束到發射塔上。
最后一次警報拉響了!指揮員逐一點著各測控臺站的名字,人們屏氣凝神,一動不動,大家的心也提到了嗓子眼。靜,再靜!此刻,仿佛世界上所有的靜,都集合到了發射場區,單等那瞬間石破天驚的一動來突破。
發射的時候終于來到了,9點35分,隨著指揮員的一聲“點火”命令,操作員果斷地按下了點火開關。巨大的桔紅色火焰立刻噴出了火箭發動機,氣流翻滾騰躍,以排山倒海之勢,沖出導流槽;鸺蔚囟,離開了發射架,徐徐上升,越飛越快,隨著地面遙測跟蹤系統不斷報告的“飛行正!,人群沸騰了,掌聲和歡呼聲響徹夜空,大家忘乎所以地蹦著跳著,沉浸在事業成功的幸福之中。張貴田和同事們一樣,蹦著、跳著,互相擁抱著,用淚花代替了語言,沉浸在成功的幸福之中……
4月24日晚,人民日報發了號外,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向全世界插播了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一舉發射成功的喜訊,轉播了東方紅一號衛星上傳來的清晰的《東方紅》樂曲……